什麼是「專業投資者」?有什麼好處及壞處?

當提到專業投資者,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覺得和自己無關。事實上,在香港成為專業投資者是有明確標準的。以下將會為大家詳細解釋。

什麼是「專業投資者」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專業投資者分為三類:機構、法團和個人專業投資者。

  1. 機構專業投資者:包括例如交易所、結算所、中介機構、銀行、保險公司、集體投資計劃、強積金計劃、政府機構等。
  2. 法團專業投資者:根據規定,這些包括信託公司、公司或合夥企業。信託公司需擁有至少港幣4000萬的總資產。公司或合夥企業需擁有至少港幣800萬的投資組合或港幣4000萬的總資產。
  3. 個人專業投資者:這類人需要擁有至少港幣800萬的投資組合。值得注意,投資組合只包括現金、銀行存款、證券(如基金、股票、債券等),而物業並不計算在內。因此,單單擁有價值800萬元的物業並不足以讓人獲得專業投資者身份,除非這些資產被套現並形成具體的投資組合。此外,計算個人投資組合時,除了個人的戶口,還包括與配偶或子女共同持有的聯名戶口中的份額。

為什麼會有「專業投資者」的制度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所有向公眾發售的投資產品需要由證監會批准,但向專業投資者的私人配售則不需要這樣做。另外,中介人在向專業投資者銷售時,可豁免遵守某些規定,例如可以主動聯絡專業投資者達成交易,而不需提供詳細的銷售文件。

專業投資者制度主要是規範將某些投資產品只提供給符合資格的專業投資者,防止這些產品流向缺乏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一般投資者。

成為「專業投資者」有什麼好處

專業投資者可以參與更多高端投資產品,例如結構性產品、非零售債券、私人配售上市公司股份、私募基金、非認可基金等。這些投資產品往往針對資產較為豐厚的投資者,且具有較高的入場門檻。專業投資者能夠接觸到更廣泛的投資工具和策略,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並實現更高的潛在回報。例如,專業投資者可以參與累計期權產品(Accumulators),這類產品波動性大,可帶來高潛在收益,但同時風險也很高。

成為「專業投資者」有什麼壞處

儘管專業投資者能夠參與更多投資機會,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可面臨更高的風險。首先,私人配售的投資產品不需要像公開發售的產品一樣,獲得證監會的認可。這意味著,專業投資者可能無法獲得與公眾投資者同等的資訊透明度,尤其是產品的風險和回報分析可能並不充分。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投資者,會有一定風險。

其次,中介人在向專業投資者銷售時,可豁免遵守部分規定。例如,中介人可以主動聯絡專業投資者進行推銷,而不必提供詳細的銷售文件。這使得專業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可面臨更大的風險。

「專業投資者」的保障措施

即使專業投資者較為富有,但未必人人都擁有足夠的投資知識和經驗。為此,現行監管制度為設有一些保障措施。例如,中介人在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時,仍需遵守適合性規定,確保所有的建議和推銷行為都是合理的。此外,中介人在將客戶視為專業投資者前,必須事先向他們解釋這一身份的影響,並取得客戶的同意。這種同意可以隨時撤回,且中介人需每年確認客戶是否仍然符合專業投資者的資格。

如何保護自己?

無論是否為專業投資者,投資者在參與任何投資產品或計劃時,都應該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對於中介人提出的建議和推銷行為,投資者應該保持謹慎。如果認為某項投資不適合自己,應該懂得說「不」,避免盲目跟從建議。

延伸閱讀:股票戶口比較私人貸款比較

常見問題

什麼是「專業投資者」

專業投資者是指在投資上擁有特定資產或背景的人或機構,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有明確定義。專業投資者分為三類:機構專業投資者、法團專業投資者、個人專業投資者。